乡村振兴中职学历教育 正在招生
上开大,学知识,得文凭。

永远跟党走 人人终身学习 创建学习型城市

研究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教育 > 研究探索

关于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的思考

发布:资源中心阅读:8430日期:2013年04月06日

四川省郫县社区教育学院院长 杨树根 李镇东
四川省成都社区大学 张丰瑞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对促进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乃林先生用四句话做了精辟概括,它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社区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标志,社区教育攀升的必由之路”。

一、社区教育课程的内涵及特性

  近几年来,郫县重视对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始终秉承“社区一切教育活动皆课程”的研发理念,着力于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快乐学习,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文素养,为“古蜀之源、生态之城、亲水之乡”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开发中,我们体会到,它们具有以下特性:

  (一)地域性 

  社区教育是立足于社区,为社区发展服务。它是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需求、社区文化积淀、居民学习需求、地区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的。因而,对于课程的选题,我们密切结合地域特点,如郫县安靖镇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蜀绣之乡,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了《蜀绣之乡》这一县本课程;郫县古城镇的三编技艺(草编、竹编、棕编)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为此开发了《棕编技艺》课程;郫县唐元镇的“唐元韭黄”做为一个传统品牌,历史已达上百年。为使这一品牌继续作大做强,我们开发了《韭黄生产与产业》这一课程,把当地的韭黄生产引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另外,在郫县地处号称“古蜀威尼斯”的三道堰镇,为成都650万人口的饮水水源。依托古城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我们开发了《水资源与环境保护》课程,为保护成都的水源和古蜀水乡,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古城”的环境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古蜀水乡的知名度。

  (二)开放性

  社区教育课程学习方式更多的是共享式学习,它是一种教与学的交流,通过体验和感受,从而激励社区成员主动参与学习。在研发《蜀绣之乡》这一县本课程中,我们将.“蜀绣之乡”的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工作模式向学校拓展,在本镇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中,蜀绣技艺培训作为学校学生校外素质教育的一个学习项目,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参与体验,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还将配合郫县建设蜀绣观光一条街的建设,将这一项目对国内外游客开放,发展郫县的特色旅游项目。另外,由于这一学习项目具有养心和净化心灵的特点,因而,司法部门也将其选中,引入监狱,作为改造职务犯罪人群的学习项目,把学习蜀绣艺术和静心、思过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犯罪分子的改造。

  (三)实用性

  在社区教育课程学习中,居民从学习兴趣、生活和发展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内容来进行主动学习。社区教育的性质,决定了社区教育是一种面向大众服务的教育。针对不同群体发展需求的社区教育课程,将会提升社区居民素质、促进生存能力的增强,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等人文关怀。社区教育课程尤其要面对社区中最需要教育援助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如:失地农民、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和老年人等,给他们提供最基本的教育服务。他们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各种因素,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需要教育的服务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他们是社区教育最迫切的需求者。因而,近几年,我们在开发社区教育的的七门课程中,为提升就业技能的占43%,提升生活品质的占42%,提升生存环境的占15%,这是按照生存——生活——社会这一顺序来加以打造的,把“实用性”作为社区课程建设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开发社区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社区教育课程研发方式

  课程是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中介和载体,是“社区本位”和“以人为本”引领的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课程的开发要体现两个转化:一是把自然态的知识转化为教育态的知识,二是把教育态的知识转化为生命态的素质。这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也是社区教育发生发展的过程。

  由于郫县尚处在研发的初级阶段,其研发的课程主要为促进就业的技能特色型课程、提升生活品质的修养性课程,以及保护生活环境的知识型课程这三种类型,如蜀绣之乡、文明礼仪、水资源与环境保护。我们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协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这些课程的编写任务。

  (一)提升生活品质型课程的整体普及式研发

  这类课程是指授予居民可再提高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在研发中突出一个“广”字,即最广泛的教育对象,最基本的学习需求,最必需的学习内容。它们一般是指普适性课程。我们通过对不同年龄和层次人群的学习需求调查,通过对区域资源的广泛挖掘、整合和充分利用,研发了面向普通居民课程内容的《社区教育读本》。内容涵盖居民生活知识的多个方面,形成了覆盖整个区域,涉及不同人群、不同领域的社区教育基础课程框架。同时,我们在全县开展了13场《社区教育读本》知识的培训,在逐步普及的同时,对读本的内容在使用中也不断调整,使社区居民在学习中“发现生活之美,找到生活之趣,体验学习之乐,懂得生活之意”。

  (二)特色技能型课程的局部深挖式研发

  这类课程是基于特色、发展特色、形成品牌的课程。它在研发中突出一个“深”字。即对特色的挖掘深、立意深。通过特色型课程的建设,能彰显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的优势,能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当前,郫县在特色型课程的建设上,主要进行了以蜀绣文化、水乡文化、棕编技艺文化三大版块为主本土化区域文化课程的深度研发。以蜀绣文化课程研发为例,安靖镇是著名的蜀绣之乡,当地有着几百年的蜀绣历史传承,目前打造有蜀绣艺术馆、蜀绣培训和蜀绣产业园起步区、蜀绣广场。2009年成功举办了“绣天下”国际刺绣艺术节活动,成功申报“成都市特色文化之乡—蜀绣之乡”,作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列入成都市近郊旅游特色线路。这一切场景和活动,为当地拓展蜀绣文化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因而,在今后继续组织各类蜀绣文化特色实践活动,借助专业人士之力,编纂面向不同人群的蜀绣文化特色教育系列教材,进一步加大蜀绣文化课程建设和使用的力度,使文化与教育更深度地融合,不断地拓展特色品牌效应。

  (三)保护生活环境知识型课程的重点推进式研发

  生活环境知识的内容很多,就郫县来看,有水文化、历史文化、人文和自然资源等,在这诸多的内容中,最接近社区居民的是水文化资源,我们感到,作为一个对成都的供水大户,确立水资源保护的理念,应该从中小学抓起,我们对全县农村165个社区的校外儿童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确立了以环保水资源教育为重点的全县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郫县社区学院编制了《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社区课程的教材,并对社区居民开展了10余场的知识讲座,大力普及水资源环保知识。同时,安德镇整合县环保局、西华大学成都市河流研究协会等力量,大力开发农村环保学习项目,组织辖区内学校的学生开展“绿地图”绘画,开展河流健康监测行动,并完成监测报告;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将循环利用水资源等环保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而且通过他们,向辖区更多的群众普及了环保知识,通过这些活动,学习了环保知识,提升了环保意识。

三、对郫县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展望

  近年来,我们社区学院和安靖镇、古城镇、安德镇等社区学校,以及县上有关业务部门共同联手,编制了蜀绣之乡、棕编技艺、健康与安全、韭黄生产与产业、文明礼仪、社区教育读本、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等七门社区教育课程。其中“蜀绣之乡”是县本课程,其余六门是校本课程。蜀绣之乡是每逢周二周四开课,共延续了4年,其余课程每门平均达15个场次,对社区居民进行了培训。但随着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不断增长,目前现有的课程,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对于郫县社区教育课程今后的开发和深化,我们有以下思考。

  (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现有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和使用

  1.对现有社区教育课程进行分类打造

  从郫县现有的社区教育课程的类别来看,我们只开发了知识类和经验类的课程,还缺少活动类的课程。这类课程是以文化包装教育,从而营造氛围,聚集人气的最有效的教育课程,我们应该及早纳入开发的计划。同时,从我们现有的课程来看,品种单一,针对性不强。我们应该从不同人群的年龄结构,设计出少年版、成年版和老年版;从不同的层次需求,设计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从不同的职业需求,设计出专业培训和休闲欣赏等不同类别,以满足不同人群就业和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

  2.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课程开发的覆盖面

  当前,我们在开发和应用社区教育课程上,要进一步扩大视野,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加大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和使用。如,我们拟通过与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司法局、文化局、卫生局、科委办有关部门协商,继续完善《社区教育系列读本》,并依托行业的力量和优势,共同举办各种培训班,使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一体化发展。

  (二)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突出对未成年人教育,打造教育共同体

  近年来,郫县依据各乡镇特点,整合多方教育资源,通过打造多元化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互融互动,取得较好的成效。

  1.友爱子云镇依托农家乐经济优势,打造农家乐文化传承教育共同体友爱子云镇是农家乐的发源地,当地农家乐经济发展成熟,依托这一优势,郫县整合农科村景区管理局和部分农家乐,组织友爱子云学校开展农家乐“阳光少年导游”活动,由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农家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特色,宣传家乡农家乐文化;开展以农家乐为主题的各种学习体验。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更加热爱家乡。

  2.新民场镇依托大型企业,打造企业——社区教育共同体

  新民场镇辖区内拥有大型民营企业——.四川高福记食品有限公司,依托这一优势,郫县协调该公司为新民场小学学生及家长创建高福记家长培训学校,举办家庭教育培训;定期举办专家讲座、知名教师交流、每月家教论坛等活动;开展高福记亲子阅读活动;举办厨艺技能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实现家庭、学校、企业共赢。

  3.团结镇依托高校资源,打造社团教育共同体

  团结镇辖区内驻有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成都五月花计算机学院等丰富的教育资源,依托这一优势,郫县在该区域组织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与辖区的学校结成对子,指导学生创建校园广播站、文学社、科创社、舞蹈队等10个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技能,实现了自我价值。

  以上三个镇率先示范了教育共同体的运行范例,全县其他乡镇也应该借鉴他们的思路,根据本区的区位特点,在开展教育共同体的建设中,深化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和使用。

  (三)以五大文化引领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系列化和品牌化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系列化和品牌化,是我们当前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础和标志。从郫县来看,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五大文化,有待我们去进行挖掘、整理和深度开发。一是古蜀文化,郫筒镇的望丛祠,是全国唯一的一祠祭二主的祀祠,一年一度的望丛赛歌会更具有传统民俗文化特色。新民场镇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集石刻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展览为一体,馆内石展艺术品已达2000多件,内容丰富,极具文化底蕴。二是农家乐文化,友爱镇农科村首创了中国的农家乐旅游模式。现集花木销售、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于一体,堪称将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融合之典范。三是园区文化,安德镇是全国惟一以地方菜系为主导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目前基地内有40余家企业,全国最大的豆芽生产基地和牛肉干企业就落户于此。此外还有去年落户郫县的台资企业富士康,也有待于打造具有外资企业特点的园区企业文化。四是特色产业文化,花园镇永泉村以都市农业观光旅游为基础,整个园区300余亩的花卉,以玫瑰为主题,形成规模化的生态田园景观。新民场镇的云凌花乡,园区分菜叶植物、观赏草、花灌木和盆花四片种植区,面积1680亩。园区获得“中国生态文化名镇”、“四川省花木之乡”等多项殊荣。五是水乡文化,以两条河流为主导的三道堰古蜀水乡,从2006年开始的“三道堰古蜀水乡风情游系列活动”将着力打造川西水乡的独具魅力,形成了“川西民居,水乡特色”的生活风格。我们将围绕着这五大文化,深化它的内涵,扩展它的外延,将课程建设牢牢根植于丰厚的地域文化之中,这是我们永远也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总之,“以五大文化为引领,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以多元组合为特征,以文化与教育相融合为创新”的社区教育课程发展战略,将引领郫县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融合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信息随身看

试试用手机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查看此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