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语言,让生活多姿多彩
发布:党办、组宣部阅读:7739日期:2014年07月02日
在2014年度“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高中组比赛中,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男孩,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从150名选手中成功突围,成为唯一一名代表河北省跻身全国十强的选手……
一门语言,让生活多姿多彩
文章选自《秦皇岛晚报》
很多人学英语时有过这种担忧,害怕自己那“中式英语”发音让人笑话。不过,还是有人能够让外国人称赞“你的发音和美国孩子一样”的中国学生,我市16岁的学生陈敬天便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陈敬天在央视“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高中组比赛中,跻身全国十强。如此好的成绩,这让很多人对陈敬天学英语的方法产生了兴趣。6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陈敬天的家,在那里找到了答案。
3岁起和姥爷自学英语
不少人猜测,陈敬天英语这么好,发音又很纯正,可能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其实不然,陈敬天父母在他小时候都是普通的打工族,所在的工厂也不景气,母亲失业后专心在家照顾生病的姥姥,一家人生活并不富裕。没有条件出国的陈敬天是幸运的,有一位年轻时当过海员,又有国外生活经历的姥爷,他就是小敬天的英语启蒙老师。
由于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无法对陈敬天的学习给予过多的关注,从3岁起他就开始跟着姥爷魏海山一起生活,在姥爷的影响下开始学习英语。“我当海员时英语学的不好,但我有经验,知道怎么学。”魏海山说:“学英语,就像小孩儿学说话一样,听到大人说的话他们不一定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他们会照着学。”
就这样,魏海山开始给陈敬天买各种美国原文动画片的光碟,给他造就一个英语氛围。记者发现,在陈敬天的家里,书架上、书桌的柜子里,整整齐齐摆满了动画片和电影的光盘。“像《狮子王》之类的动画片,我小时候看了很多。后来就从动画片发展到电影。”陈敬天说,很多影片他看的次数不下100次,要是他喜欢上一部影片或是一首歌,就会每天重复播上几遍。
“除了看电影以外,我每天都会在陈敬天睡觉时,在他耳边放英文磁带,一直他睡熟为止。”魏海山回忆说,他那时候经常要到晚上11点以后才睡,为的就是让英语扎根在陈敬天心里。
对英语的痴迷使他偏科严重
听得多了,陈敬天自然而然就从嘴里往外蹦英文单词,魏海山就开始和他用英语对话,慢慢地陈敬天越来越痴迷英语。这让魏海山十分高兴,但出现的新问题也让他很头疼。
上小学以后,陈敬天在学习上就出现了偏科,除了英语,他对其他科目都兴趣缺缺。“我的理科成绩可以说是倒数,其他科目也都一般,就是特别喜欢英语。”陈敬天说,因为偏科严重,他中考时没能考上重点高中。后来和姥爷商量想学俄语,这才上的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
“即使敬天上了普通高中,也考不了好大学,原来我也为他的前途担心。”魏海山说,那还不如让他继续学习他喜欢的东西,将来把他的特长发挥到最大。就这样,陈敬天在姥爷和老师的支持下参加了2014年度“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从众多的高手中突围,跻身高中组全国十强。
赢得荣誉也结交了一群朋友
别看这个大男孩在英语比赛中的表现充满创意和激情,可他在身边人的眼里可是个内向的孩子。因为与身边人英文程度有差别,平时喜欢用英文与人沟通的陈敬天几乎没有朋友。
“参加比赛之前,我在现实生活中我几乎没有朋友,我的朋友都在电影里。”陈敬天说,他平常看英文电影时,会和电影里的人物用英文对话,和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交朋友。其实,比赛结果并不重要,最让他高兴的,就是有一群和他兴趣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用英文交流,讨论电影和小说。
“现在,我也有现实中的朋友了,他们都是英语高手。”说起他的新朋友,陈敬天连眼睛里都带着笑,还拿着手机告诉记者:“你看,我们前几天还在微信里聊天呢。对我来说,他们才是我这次比赛得到的重要财富。”
再过几天,陈敬天就要走进央视直播大厅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录制活动,现场每一位参赛选手都有可能获得欧美等知名学府的青睐,有机会出国读书。对于这个成长于普通家庭、痴迷英语的大男孩,通过英语他不仅赢得了荣誉、结交了朋友,或许在将来还能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