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锦绣韵悠长 非遗焕新迎华诞
发布:教学科研处阅读:1864日期:2025年09月30日
9月29日下午,教授讲堂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第九讲开讲。主讲人田野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主题讲座——“指尖生花 绒耀千年”,带领师生走进绒花的世界,体验传统工艺与现代手工的奇妙碰撞,以新颖的非遗传承方式迎接祖国华诞。
讲座从热播剧《延禧攻略》中一抹嫣红的绒花头饰引入,追溯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千年发展历程。从唐代宫廷的蚕丝贡品、明清民间的鬓边装饰,到《红楼梦》中暗藏世情的“宫花”典故,配合历史影像与诗词吟诵,绒花的演变脉络渐次呈现。当屏幕上展示南北流派绒花交相辉映——江南的淡雅如水墨氤氲,北地的华贵似金殿流光,现场师生无不惊叹于这项“以丝为魂”的传统技艺所蕴含的匠心底蕴。
“为什么今天我们要用扭扭棒演绎绒花?”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讲座进入核心环节。田野通过对比传统绒花制作中蚕丝染色、铜丝塑形等十余道复杂工序与扭扭棒“一扭一剪”的便捷操作,揭示了两者在造型逻辑与文化内核上的深刻联系:扭扭棒可视为传统绒花的“青春版”,它用现代材料降低了技艺门槛,却保留了“以手造物”的核心乐趣。现场师生通过亲手制作扭扭棒花束,在实践中体会绒花匠人“指尖乾坤”的智慧,感受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碰撞的创新活力。
活动尾声,师生手持自制的扭扭棒作品合影留念,现场宛如一片“永不凋谢的花海”。扭扭棒扭出的不仅是花朵,更是文化自信的年轻表达。传统文化唯有拥抱创新,才能生生不息。绒花曾是古人赋予生活的诗意,而今天的讲座则以创新致敬传统,成为献给祖国生日的独特礼物。今后,我校将持续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为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更多“薪火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