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 中央精神 重要论述 活动安排 工作简报 学习园地 心得体会 影视资料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
输入关键字: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问答》系列二(1)

[ 发布:组宣部    点击数:18327    更新时间:2014年03月10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1、党的群众路线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在自己全部活动中的创造性运用,是党无比宝贵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凝结了全党的集体智慧。

建党初期,我们党就明确提出,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进行革命活动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群众斗争。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规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5年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案也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但这时还没使用“群众路线”一词,较早使用这个词的是李立三同志。1928年10月,他在同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说:“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1929年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批示信》中专门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强调“不要红军单独去干”,而要“经过群众路线”,开始比较明确地使用“群众路线”的概念。随后,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也提出一切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强调了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相结合。1934年毛泽东发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讲话,强调要取得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而在工作方法上,就要“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这些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实践,对于各种工作中的一般方法问题有了一个初步总结,认识到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基本工作方法,错误的是命令主义、官僚主义,正确的就是群众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群众路线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完备、成熟的科学理论。抗战爆发后,党实行全面抗战,开展人民战争,对群众路线理论有了更多的阐发。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的名言有:“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这是群众路线思想在战争中的运用。延安整风运动开展后,我党认真总结经验,从而把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拓展到一个新的层面。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了具备成熟理论形态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思想,他强调:“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运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毛泽东阐明了群众路线包含的内容和实施步骤,分析了正确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且从哲学的高度第一次指出群众路线的理论意义。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化为群众路线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大成果。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从多方面论述了群众路线,在党的性质和宗旨方面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提出:“要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此后,中共七大进一步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群众路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毛泽东将其运用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在理论上又有新的拓展。他强调党领导的广大群众蕴藏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极大积极性,领导机关要善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积极性。他指出,过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1957年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他说:“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3 页。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群众路线的含义作了新的界定,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群众路线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创造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领导方法。这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完整表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我们党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恢复和继续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把是否正确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到执政党的党风和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认为共产党脱离了群众就没有生命,就不能完成自己伟大的历史使命,在新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又作了简明而准确的概括,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决议》还确定了群众路线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把它看成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

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其中特别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真正学会运用党的群众路线,需要经历一个端正立场、改造世界观、锻炼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长过程,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做到”。我们党夺取政权、执掌政权,进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多次强调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重要思想,成为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的科学指南。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先后出现过145次,通篇洋溢着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通篇体现了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报告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报告着眼密切新形势下的党群关系,专门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思想和举措,是对群众路线重要地位的重申,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充分表达。

可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经过全面的认识过程,通过思考和概括而形成的,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党同志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集体创造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2、怎样深刻理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了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是我们战胜各种强大敌人和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2页。

群众路线是党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条件和基础。因为,它不仅仅为党内成员提供了一种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保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有利于克服党内的不良现象。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情况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党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同时,群众路线也是实行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

首先,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体现我们党的领导目的和手段。邓小平曾指出,党的领导的本质内容是群众路线,“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党的领导是思想、政治和组织的领导。从根本上说,党是人民群众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党依靠自己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人民群众指明前进的方向,认清自己的利益和使命,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团结带领群众为实现自身根本利益而奋斗。党要在群众工作中不断加强和改善领导,提高党的群众工作水平。

其次,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党的领导基础。党的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党的事业能否成功,根本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群众路线强调“相信群众”,这规定了党的领导思想的来源,党的正确思想来自于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强调“依靠群众”,党只有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才会不断取得胜利。依靠群众,党就会制定正确的决策;依靠群众,党的正确决策就会得到落实。党的历史说明,党很好地执行了群众路线,党的政治优势就会增强,反之,党的政治优势就会削弱。

最后,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党在革命、建设的实践中,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制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因为只有发展党内民主,才能充分表达党员和各级组织的意愿、主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才能保障党员的权利、义务,加强党内监督。从根本上说,才能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3、如何正确认识我们党面临的脱离群众危险的现实性?

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考验,对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实提出了严峻挑战,带来了脱离群众的现实危险。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淡化,对群众感情淡薄,不尊重群众,不相信群众,想问题、干事情不把群众放在心上;少数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对待群众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态度生硬、方法简单;有的形式主义猖獗,决策脱离实际,不顾群众意愿、不顾群众利益,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作风不实,见困难就缩,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对群众诉求敷衍了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甚至放任不管,以致酿成严重后果;一些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欠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个别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这些问题虽不是我们党的主流,但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妨碍党有效履行执政使命,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地位。

4、怎样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决杜绝和消除脱离群众的危险,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观念和群众观点。教育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领导干部要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要把是否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条件,建设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是干部“德”的根本体现。对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变化“反应迟钝”甚至“麻木不仁”,绝不是好干部。考察识别干部首先要看是否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群众、扎实服务群众,是否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选拔任用干部要看是否作出了群众认可的实绩,是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要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形成倡导和鼓励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用人导向。

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础和桥梁,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结合实际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提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重要前提。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查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特别是严肃查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案件。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治理,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积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渠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网络,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合力。

5、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彰显和弘扬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

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党的群众工作,只有与时代进步同步,与实践发展合拍,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因此,对当前形势新特点、新变化的准确判断和科学利用,是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从总体上说,当前党群工作面临一些新形势新情况:党的历史方位发生新变化;世情、国情、民情发生新变化;社会群体的分化发生新变化,这些都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是我们今后的奋斗指向,梦想等不来,靠不来,空谈不来,通往梦想的道路也不平坦,还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彰显和弘扬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

必须改进创新方式方法,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努力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成员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这迫切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群众工作,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思想政治工作是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新形势要求我们不断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注重运用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等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帮助群众提高认识、化解疑虑,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深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形势下,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做好群众工作,严格按法律和政策规定开展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照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互联网、手机等日益成为人们表达意见诉求、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不断丰富与群众联系沟通、互动交流的载体,掌握民情、回应民意、汇聚民智。

必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增强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有效提高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制度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有规可依才能增强科学性、系统性,有章可循才能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在落实好已有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完善做好群众工作的制度体系。着力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着力健全信访制度,倡导领导干部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处理群众信访中提出的重要问题。着力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必须注重制度的贯彻执行,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制度意识,切实把制度规定转化为自觉行动,确保各项群众工作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支持社会各方面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构建工作新格局,形成做好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

必须着力培育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修于内而形于外。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化,直接而深刻地反映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党的优良作风是党联系群众的强力粘合剂,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事关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切实解决好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要从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做起,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反对奢侈腐化、铺张浪费,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努力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腐败是社会的毒瘤,也是党风的腐蚀剂,是危害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大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冰火不相容的。新形势下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必须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惩处,决不姑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2006-2009     秦皇岛开放大学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街373号  电话:0335-3064336

经营许可证号:冀ICP备06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