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 中央精神 重要论述 活动安排 工作简报 学习园地 心得体会 影视资料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
输入关键字: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问答》系列二(2)

[ 发布:组宣部    点击数:17713    更新时间:2014年03月10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6、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都做了哪些有益的工作?

当前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的来说,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党员干部主动与基层群众开展广泛的座谈交流,深入掌握了解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深入查找自身在思想、工作和作风上的差距,培养和群众的感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基层反映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并积极协调解决。帮助基层单位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发展项目,落实发展措施,特别要积极协助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所在的基层单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深入基层群众,做到“三送”,即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积极推动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措施落实,认真做好扶贫济困工作。与基层群众开展普遍性谈心活动,增进对群众的了解,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增长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对基层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困难户开展慰问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采取定点联系、结对帮扶、承诺办事等形式,多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了解掌握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生活问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认真剖析原因、研究对策,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帮助所联系的单位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整改,帮助所联系的基层单位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尽力为基层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密切联系群众,广大党员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各级党员干部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格外关注,重点帮助。始终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善于在新的条件下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既要到工作形势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也要到问题较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同干群一起解决问题。既引导和支持先富地区先富群众进一步发展,也关心和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既锐意改革,大胆进取,又注意使改革的力度同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相适应。既宣传教育群众,又学习人民的高尚品格和聪明才智。深入群众讲求实效,不要增加基层和群众的负担,坚决不搞花架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扩大民主,加强法制,建立通畅、规范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新时期广大群众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扩大民主,加强法制。建立通畅、规范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是扩大民主和加强法制的重要举措。建立通畅、规范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可以增强、扩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信任度,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当家作主权利得到落实的具体体现。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群众的监督,乐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只有这样,党群关系才会更加和谐,党的执政地位才会更加巩固。接受群众监督必须首先接受党内群众的监督,以党内监督带动全社会的监督。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加强对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认真落实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的制度,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深入开展巡视工作,继续抓好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及时掌握群众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开展反腐倡廉,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作用,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形成惩恶扬善、祛邪扶正的舆论氛围。

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以人为本,就是必须坚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观点。要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原动力,通过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平等享有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提供制度保障,使每个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权利;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人民群众能更好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协调好各方利益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执政党必须突出利益整合功能,协调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必须首先关心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不解决好这部分群众的生活问题,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无从谈起。必须建立良性的利益调节机制,按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努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必须扩大工农基本群众政治参与。当下工农群众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比例相对较少,经济上的弱势群体有可能成为政治上的弱势群体,因此要注意引导和更多吸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小企业家等参政议政,坚决禁止变相以财产规模确定政治参与资格甚至贿选现象。必须坚持不断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在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前提下,创新民生问题的民主保障制度,在实施民生工程中,“干不干”百姓定,“干什么”百姓选,“怎么干”百姓提,“干得好不好”百姓评,建立“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同时,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住房、看病等突出问题。

重视并善于开展群众工作,既站在群众的前面引导群众,又时刻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强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历史证明,只有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人民群众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党,无怨无悔地跟党走。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做好群众工作。毛泽东就要求必须“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历代领导也反复强调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三深入”为党政干部加强群众工作指明了正确的工作方向。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出会议室,走进群众中”,做到在实践中提高党员素质,拓展党群干群沟通渠道,传播基层群众声音,提高决策科学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见,只要真正“向下”,潜心深入,倾听真实声音、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真实材料,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就一定能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我们工作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关键是党员干部要有一颗为民之心,善于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新的历史时期,我党注重从制度上保障党的群众路线得到落实,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解民忧、强党性。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与基层的联系,听民声、解民忧,与群众和谐相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只有党员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党员干部放在心上、当亲人。党员干部只有同群众朝夕相处,才能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过去在做群众工作时,往往容易就事论事,重视一时一事,而忽视群众思想沟通和教育引导的局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首先在感情上与群众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身入,也做到了心入群众,把人本理念植根于群众工作中,以把群众当主人的真心、当亲人的热心、当老师的虚心、当裁判的诚心,同群众零距离接触,主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民生诉求,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化解矛盾,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7、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哪些脱离群众的突出表现?

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导致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渐变为“油水关系”、“水火关系”,最终会削弱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

少数党员干部高高在上,官气十足。有些党员干部不是把人民当主人,做人民的公仆,而是视群众为“草民”。对群众感情淡漠,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遇事推诿,不负责任。饱食终日,不思进取。不读书,不学习,庸庸碌碌,无所用心,养尊处优,得过且过;思想僵化,墨守成规;不深入群众,不调查研究,对落后的现状视而不见,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对面临的危机无动于衷,更不为群众排忧解难。主观武断,强迫命令。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重大事项,既不同群众商量,也不搞咨询论证,而是通过“拍脑袋”去决策,“拍胸脯、拍桌子”去落实;贯彻上级政策,不是通过动员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的方法,而是通过强制的方式去进行,甚至不顾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意愿,强征、强收、强拿、强要。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要下大力气关注民生,持之以恒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加强宗旨观、群众观、权力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党风政风行风的不断好转真正凝聚民心。

少数党员干部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同志或是满足于在办公室“上传下达”;或是忙碌于“文山会海”之中,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或是“坐着车子下基层,隔着玻璃察民情”;或是奔波于“庆典”、“剪彩”、“宴会”、“舞会”之间;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讲排场,比阔气。在我国人民总体上尚不富裕的情况下,一些干部却轿车越坐越高级,住房装修越来越豪华,公款请客送礼花样越来越多,招待标准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所谓“工作需要”,甚至不惜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加重群众负担。好大喜功,哗众取宠。领导出行,前呼后拥;开会讲规模,报道求轰动。汇报工作,报喜藏忧,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躲躲闪闪;统计数字,报多不报少,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用浮夸对付上级,以假象应付群众;为了自己“风光”,不惜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大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腐败消磨党员的意志,瓦解党的队伍,破坏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腐败是致使党与群众关系割裂甚至走向对立的致命毒素。人民群众长久支持一个政党执政,首先是在政治品德上信任这个政党,是因为它清正廉明,而绝不会支持和纵容它的腐化堕落。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追逐名利,欺上瞒下。终日谋人不谋事,把个人出名获利升官作为出发点。为了升迁,借抬高他人抬高自己,千方百计制造假典型,对所谓“典型”进行多方关照,胡吹乱捧;脸往上面看,眼皮向上翻,只图领导欢心,不怕群众埋怨,阿谀逢迎,吹吹拍拍,不讲真话,不报实情,甚至“跑官要官”,投机钻营。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巧取豪夺,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奉为信条,不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而是作为捞取个人好处的筹码。“管人的以权谋方便,管物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管钱的用钱买门子,管项目的用项目谋好处”,甚至搞权钱交易,索拿卡要,生活糜烂,腐化堕落。极少数党员干部把吃苦耐劳看成迂腐,把挥霍浪费当作慷慨大方;把勤俭朴素当作寒酸和低贱,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最大乐趣,拜倒在金钱女色面前,漫步于歌台舞榭之上,沉湎于灯红酒绿之中,精神萎靡,意志消沉。

上述问题虽然出现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其危害却十分严重,不仅妨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扭曲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了党的威信,疏远了人民群众。如果对此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任其蔓延,就会把我们的党风搞坏,把人心搞散,就会动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基,因而务必引起全党同志的高度重视。

8、为什么说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为群众谋利益,就是要为民服务,对民负责,切实把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百姓谋利益、让百姓得实惠上,深入群众中去,听民声、征民意、解民难,带着爱民的情感和良好的态度做工作,做群众的知心人。要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不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利益。当前,各种社会矛盾处于易发、多发、高发态势,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党中央把做好群众工作,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基层组织要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按照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的要求做好群众工作。因此,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认识到这一形势要求,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恪尽职守,把群众工作当作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力争有所作为,坚决克服不作为。

习近平同志在带领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中,突出强调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在为民服务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最重要的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是获得真实全面情况的基础性环节,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实行正确领导和决策的根本途径,是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有效方法,也是一切实际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多次被历史证明的真理。江泽民同志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下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1993年10月18日,江泽民强调:“中央要求,省、区、市党政领导同志每年至少抽出一个月时间,地(市)、县党政领导同志每年至少抽出三个月时间,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所谓深入农村,就是要深入到村到户,特别要到贫困村,直接倾听农民群众的呼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什么、反对什么,在农村中交一些知心朋友。”《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502页。1995年6月30日,江泽民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艰苦的地区和困难的地方去,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的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在领导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取得人民的支持,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182页。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一方面是解决有的干部高高在上,工作漂浮,不务实事;有的对党的决定敷衍应付,做表面文章;有的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等不良作风。另一方面是因为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实事求是,客观反映事物本来面目。党员同志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

练就高强的实践能力,是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一是科学决策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息万变的形势,党员干部应通过科学的比较、全面的分析、利弊得失的权衡,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学习思考能力。党员素质的提高,主要在于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通过虚心向群众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拒腐防变能力。党风廉政直接影响党群关系,不解决党员队伍中清正廉明问题,群众工作很难有新的提升。四是接待群众能力。党员要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或答复。五是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关系的能力。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应该首先想到党的整体利益,都要把党的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问题、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修订2版,第37页。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因此,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党员要敢于同形形色色违背群众利益的错误倾向做斗争。

人民群众最重实际。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说:“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这些虽然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讲的,但在今天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就要真心实意地办、尽心竭力地办、坚持不懈地办,不能初一十五地办,三心二意地办,更不能虚情假意地办。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过程中,能解决的问题今天就办,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据实说明,对不合理的问题也要作出解释并加以引导。不论哪种情况,都不能对群众的意见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文过饰非、敷衍搪塞,更不能压制群众、打击报复群众。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应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可能为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人民群众正是从这些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到党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血肉相连的,从而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接受党的政治纲领并为之奋斗。经验表明,群众的日常问题解决得越好,党的威望就越高,党提出的各项任务完成得就越顺利。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是对每个党员和干部最起码的要求,要形成制度。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9、怎样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真心实意为民服务的风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的根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的向背是任何政党和政治集团取得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历史表明:“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我们党从根本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当前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真正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中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真心实意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不得半点虚的,要实打实地为群众办点事,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兴办一批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化解一批群众闹心的矛盾纠纷,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取信于民,不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而失信于民,从基层的实际出发,多搞调查研究,摸清摸准基层情况,有针对性地出台举措,并狠抓落实。要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充分认识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和要求,真正懂得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的道理。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目中的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他们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10、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什么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

为民,就是要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和目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从政党政治的规律来讲,任何一个政党都是社会利益群体的政治代表。政党只有很好地代表了这个利益群体,并为其谋取利益,这个社会群体才会支持这个政党。政党是人民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工具的命运把握在人民手里,如果这个工具能够比较好地实现和体现人民的利益,那么人民自然就会信任她、支持她、拥护她。反之,人民对她的信任、拥护、支持就会下降。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坚持“为民”,就要真正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发扬艰苦奋斗之风。坚持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求真务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90多年的历程充分说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分重要而紧迫。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有利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种种困难和挑战。正确认识和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我们党的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也迫切需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的科学精神和优良作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的看,广大党员干部在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方面做得是好的。但也必须看到,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违背了党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格格不入。坚持“务实”,就要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做事情、干工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重实际、察实情、干实事、出实招、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

清廉,就是要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主动接受监督,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自觉性,严格规范权力行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习近平同志强调:“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腐败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腐败现象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如果听任腐败现象蔓延,我们党和人民的政权就有可能被葬送。历史反复证明,一个政权的兴亡,往往与吏治清廉与否有着必然的联系。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为我们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指明了方向。坚持“清廉”,就要持续强化法制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切实加强监督,特别是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树立起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为民、务实、清廉三者有着内在联系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清廉是基本要求、是党性的体现;务实是作风、是品格的展示;为民是实践、是最终落脚点。如何把握为民、务实、清廉三者之间关系,关键是认识上要“清”,思路上要“明”,行动上要“真”,感情上要“实”。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2006-2009     秦皇岛开放大学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街373号  电话:0335-3064336

经营许可证号:冀ICP备06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