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 中央精神 重要论述 活动安排 工作简报 学习园地 心得体会 影视资料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
输入关键字: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问答》系列三(2)

[ 发布:组宣部    点击数:18002    更新时间:2014年03月10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5、如何理解“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抓好“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

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的“八项规定”,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其精神实质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这是“八项规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实,即求真务实。坚持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求真务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求真务实,就是要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做事情、干工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重实际、察实情、干实事、出实招、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清廉,即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不仅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而且始终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会议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八项规定”,无论是“轻车简从”,“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的细致和坦率,还是“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的真诚和坚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为端正党风政风率先垂范。“八项规定”是一个庄严承诺,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八项规定”为党的作风建设确立了新的“风向标”,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新姿态,是聚党心得民心之举。

好规定、好制度不落空,关键是下工夫抓落实。抓“八项规定”的落实,贵在领导带头、难在长期坚持、重在形成机制。要坚持从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就能形成正面的示范效应。要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多听群众的意见呼声,群众期盼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坚持从最能体现良好作风的具体事情抓起,只有具体才能落实、才能深入,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改进调查研究、改进出国访问、改进活动报道,力戒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领导干部改进作风不能自说自话、自我评价,要勇于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要建立健全弘扬良好作风的机制,政绩考核要有作风标准,干部选拔要有作风导向,做到赏罚分明。要坚持一天不放松地抓,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定期督促检查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而决不能虎头蛇尾、搞一阵风。

6、改进作风如何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第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地改进作风必须具有坚定决心和充足勇气。“踏石”脚一定会痛,“抓铁”手也许会伤,因此“踏石”和“抓铁”都需要决心和勇气。之所以把改进作风比喻为“踏石”和“抓铁”,是因为改进作风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甚至是多年遗留的历史问题或非常棘手的难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业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工作的推进总有艰难险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要做成大的事业,越是要取得突破性的工作成绩,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就会越多。在改进作风过程中就是要有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的决心和勇气,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端正的态度,则难免遇石而躲,见铁而回,那么所有正确的决策、良好的工作部署都将成为空中楼阁、镜中花朵。

第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地改进作风必须掌握科学正确的方式方法。改进作风既需要决心和勇气,更要掌握科学正确的方式方法和得力措施。在改进作风的过程中,并不是说非要“找石”、“觅铁”,而是要在此之前做好调查研究,对改进作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科学分析,做出正确研判,掌握工作方法,制定工作措施,以“四两拨千斤”之妙达“碎石化铁”之效。一是改进作风必须加强领导机关职能建设。要针对某项工作成立领导机构,重要的、事关全局的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充分发挥主要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二是改进作风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没有具体的制度和机制、没有必要的检查和措施、没有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再好的愿望、再好的部署、再好的目标也会流于空谈。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把责任、标准、进度层层分解,有关规定要细,责任落实到人。三是改进作风必须注重发挥引领和警示作用。一方面要注重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模范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针对工作实际选取反面案例,发挥惩戒警示作用,营造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达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引以为戒的目的。

第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地改进作风必须展现出显著的成效和变化。改进作风的成效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加以检验、得以展现。衡量和检验改进作风是否取得成效,至少有三个评价标准。一是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要有新提高。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关系他们的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党的整体形象。通过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的劲头改进作风,使党员、干部能够时刻牢记并切实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更加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更加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要有新改观。作风决定精神状态,作风决定执行力。加强作风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通过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改进作风,使党员、干部能够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能够做到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三是工作能力和素质要有新提升。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管理难度明显加大。特别是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能力不足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因此,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是适应大环境和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客观要求。通过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改进作风,使党员、干部能够更加善于运用战略思维,通观全局、统揽全局,以前瞻的眼光准确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能够锻造更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思想洞察力,充分发挥多谋善断、知人善任和沟通协调的领导艺术,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领导创新能力;能够更加善于营造充满生机的工作氛围,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使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7、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把握好哪些关键环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要以好的作风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牢牢把握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和自我批评、讲求实效、分类指导和领导带头的原则,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沿着正确轨道健康深入推进,努力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上取得实效,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取得实际成效。

8、如何深入开展好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站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力量所系、生命所在,只有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开展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条主线,认真解决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和纪律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保持思想纯洁、队伍纯洁、清正廉洁,使党的事业获得人民群众的更大支持。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突出“为民务实清廉”这个主题。为民,就是要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发扬艰苦奋斗之风。清廉,就是要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主动接受监督,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自觉性,严格规范权力行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坚持把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作为首要任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另一方面,要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改进作风、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党组织要鼓励党员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方锻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强化宗旨观念,培养群众感情,增强工作本领。

9、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重在不断深化学习,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更是一次全面的制度创新。各地各单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通过集中学习培训和自我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检查,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科学发展方向,形成科学发展共识,拿出科学发展举措,凝聚科学发展力量,促进科学发展上水平;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摆问题,把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不搞群众运动,不搞人人过关,不纠缠历史旧账,不纠缠个人责任。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重在善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一个政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身旁很需要各样的朋友。“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集思广益,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着力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查实,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党才能获得坚实的领导基础,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以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让群众满意,给群众以希望和信心。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贵在保持攻坚克难的精气神,凝聚科学发展的合力。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坚定必胜信心,要做到压力之下不畏惧、不退缩,困难面前不动摇、不慌神,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一口气,勇于披荆斩棘,搏击风浪,磨炼意志,强身健体;要做到班子成员之间多交流常沟通,多“咬咬耳朵、拽拽袖子”,对于重大事项,要发扬民主,充分协商,在合作共事中加深理解,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形成同心同德谋大政、创大业、办实事的良好局面;要做到上下一心共克时艰,凝心聚力共谋崛起,多想一些管用的办法,多拿一些具体的招数,多做一些务实的工作,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共同谱写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新篇章。

10、纠正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存在的不良倾向应着重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一是消除不愿批评、不敢批评的不良心理。批评是党性,是责任,是政治觉悟。解决批评难的问题,首要的是锤炼党性观念,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消除妨碍和影响开展党内批评的各种不良心态。

二是营造敢讲真话、善讲真话的良好环境。批评的本质是实事求是,讲真话。但在当今社会思想、工作、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在对利益的诉求更趋务实的情况下,必须优化党内批评环境,营造民主和谐、敢讲真话的氛围。

三是讲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批评前要调查研究,弄清批评对象的缺点或错误的基本事实,为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实施批评奠定可靠的基础。要准确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性和艺术,做到与人为善、实事求是,分清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历史全面客观地评价有问题同志的功过。

四是建章立制,形成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有效机制。邓小平在总结党的历史教训时提出:“我们过去发生的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一些。”“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解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党内民主制度、群众监督制度、检查讲评制度、奖励惩罚制度等机制予以保证,切实增强其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11、党员领导干部在为民服务、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中应重点提高哪些能力?

第一,努力提高心系基层、深入群众的能力。领导干部能否深入群众,不单单是一个意识和觉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勇气和能力的问题。深入群众,就是要真正与基层的群众接触,真正掌握基层实情,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必须有系统地改善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方法,使领导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群众,善于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群众的情况、经验和意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坐办公室、处理文件、在领导机关内部开会上面。”《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3页。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接受群众监督,以自己的素养和能力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尊重。特别是对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决不能“绕道走”,要敢于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从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做到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第二,努力提高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的能力。能否有效地组织和影响群众,既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能力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的成效。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组织群众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群众对干部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要有效地组织群众,就要尊重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领导干部不仅要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感化群众,更要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业绩和公仆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领导干部都必须走到群众的前面,变指派命令为行为感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第三,努力提高畅通渠道、沟通群众的能力。“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4页。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一些群众反映:“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却疏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这一现象值得深思。沟通群众,首先要建立信任,然后才能实现真诚交流。党员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绝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党员干部必须具有与群众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本领,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要畅通民意渠道,拓宽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领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保证群众有说话的地方,确保群众意愿充分表达。

第四,努力提高求真务实、服务群众的能力。切实解决好与群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党群干群矛盾却在增加,这些矛盾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一些干部服务群众不到位,或者说是服务群众能力低下造成的。新的形势下,干部为群众服务,就是要学会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找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就是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力争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就是要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嘘寒问暖,多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就是要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从各个方面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第五,努力提高感召群众、化解矛盾的能力。能否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场严峻考验,也是当前加强群众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993年3月,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全党应十分重视和认真研究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不能让事态扩大,更不要等事情闹大了再来解决。”《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03页。提高及时化解矛盾的能力,要从源头上抓起,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继续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

后记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理解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推动在全党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南京政治学院共同组织编写此问答。全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季明担任问答主编,程卫华、孙伟担任问答副主编,孙健、李峻、白纯、韩文琦、赵占豪、江圣、刘涛、荆博、朱玉婷、申海良、于洋参加问答编写,王伟、何锟、刘帅承担问答修改校对,季明、程卫华、孙伟负责统稿定稿。

问答紧密联系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联系党的建设实际,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生动的事例、透彻的说理,全面准确地阐述了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既有理论解读,又有难点热点问题回答,还有具体操作方法,语言朴实,通俗易懂,短小精悍,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理解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读物,是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宣讲材料。阅读问答,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紧迫性,自觉投身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2006-2009     秦皇岛开放大学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街373号  电话:0335-3064336

经营许可证号:冀ICP备06000361号